【分享】 刘锐:《互联网时代的环境大数据》图书即将出版

2015/11/5 9:03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府的治国理政模式将面临着转型,需要逐步建立起政府的“数据治理意识”。大数据技术驱动“互联网+环境保护”离不开对环境大数据治理体系的构建。由澳六宝典刘锐和姚新等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联网时代的环境大数据》即将在2015年底出版,该图书将围绕“环境大数据”这一主题,详细阐述其背景、概念、主要内容、应用需求和技术展望

1、我国环境保护现状及形势

近年,我国在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存在少环境问题: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容乐观,酸雨污染总体稳定,但程度依然较重;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部分城市河段污染较重;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近岸海域水质一般;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形势依然严峻。当前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是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落实向污染宣战的重大举措,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以新《环境保护法》为指导,加强环境监管。

2互联网思维下的政府转型

互联网思维是一个多元概念,其特点概括起来就是:民主、开放、平等。用互联网思维可推动政府职能转型,实施数据治国和数据强国战略。从政治层面来讲,大数据可以帮助政府实现三大价值:第一,透明的政府。第二,智慧的政府。第三,负责任的政府。通过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树立更好的政府形象。

3大数据与环境大数据

20147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听取浪潮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汇报后指出,信息化正在全球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是一个大潮流。 2014年全国两会时,大数据” (Big data)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表明我国对大数据重要性的认识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为:大数据意指一个超大、难以用现有常规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工具处理的数据集。”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报告对大数据的定义为:大数据技术描述了一种新一代技术和构架,用于很经济的方式、高速的捕获、发现和分析技术,从各种超大规模的数据中提取价值。大数据研究的目的是将数据转化为知识,探索数据的产生机制,进行预测和政策制定。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通过找出一个关联物并监控它,就能预测未来。

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倾向于广义的理解“环境大数据”。将其定义为“面向环境保护与管理决策的应用服务需要,以大数据技术为驱动的互联网+环境保护”技术体系与产业生态。这一广义的定义不再是狭义的环境相关“数据集”的概念,而是一种涉及到多元化采集、主题化汇聚和知识化应用的大数据治理体系。联网时代的环境大数据》重点围绕这一数据治理体系的构建展开。

4、环境大数据促进环境保护工作

(1)促进精细化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环境问题出现的新趋势,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迫切需求环境信息获取手段从点上监测发展为点面相结合监测,手动监测发展为手动与自动结合监测、静态监测发展到静态动态结合监测、地面监测发展为天地一体化监测。

2)提升污染防治工作效率

我国环境污染的压力持续加大,突发环境事件频发,群体性环境事件呈现上升趋势,污染问题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污染防治是环保部门的基本职能,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环境大数据可以提供污染源排放空间分布、污染排放动向、污染排放趋势分析、污染排放特征等数据,为我国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

3)加强生态保护监管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需要收集生态监测和管理数据,不断强化生态数据资源的跨部门整合共享,对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系统质量、动植物各类、生态胁迫状况进行评价,全面、准确的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为严守生态红线提供支撑,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化管理。

4)提供环境应急数据支撑

环境应急管理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国家环境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突发性环境事件具有不确定性、类型成因的复杂性、时空分布的差异性、侵害对象的公共性和危害后果的严重性等特点,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件,需要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发生情况、危险程度、危害范围、应对措施等。目前,亟待建立健全全国性的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应急资源数据库、危险化学品数据库、应急处理处置方法库;提供跨流域、跨区域、跨层级的应急数据资源共享;提供权威的决策支持服务,提供及时的气象、水文等信息资源,提供突发事件水和气模型推演运算结果等,为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提供大数据支撑。

5促进环境保护战略规划决策

环境保护战略、规划与政策的制定和完善离不开对环境发展形势的准确研判、离不开对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之间互动耦合关系的深刻认识,离不开对产业布局与生态格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协调性的准确把握。开展以上领域的研判和分析,需要依托丰富的数据资源开展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和模型测算,提供不同战略途径、规划方案和政策情景下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模拟信息,为制定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宏观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6)提高公众参境保护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对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众对环境科普信息的要求已越来越迫切。目前,我国公众对环境信息的来源主要为各级环保部门的外网网站和各科研院所的网站,公众参与程度不高。环境大数据应通过文字、图片、文档、视频、地图等信息,为不同层面的公众提供广泛的环境信息,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提高公众的环境参与能力。

5、《互联网时代环境大数据》图书的主要内容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服务的新起,大大拓展了互联网的疆界和应用领域,使得环境数据来源的渠道逐渐增多,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成几何倍增长,数据规模和数据种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环境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互联网时代的环境大数据》图书,作为数字环保的系列图书之一,将为环保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提供关于大数据技术在环保领域应用的详细内容和发展展望,大力推动环保科技和环保产业的高速发展。

本书系统阐述了“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内涵及发展历程、从环境大数据理论基础、环境大数据核心技术、环境大数据构成体系、环境大数据采集与分析、环境大数据组织管理等方面对基于互联网的环境大数据进行总体论述。同时,阐述了环境大数据的应用、共享服务和保障机制。另外,本书从实践角度介绍了我国环境大数据的产业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互联网+”与大数据

第二章环境大数概述

第三章环境大数据平台构建与数据分析关键技术

第四章环境大数据的采集体系

第五章环境大数据的组织管理

第六章环境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第七章环境大数据的分享与服务

第八章环境大数据的网络硬件支撑信息安保障体系

第九章:环境大数据平台业务运行保障机制

第十章环境大数据的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