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图二十年|刘锐:架好科学研究与市场转化的桥梁

2021-12-11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早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华为在编有15000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和专家。作为中国的品牌,民族的骄傲,华为拥有大量科学家、有强大的基础研究能力。其实,国外大企业也都会有自己的研究院、实验室,他们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经常会引领一个产业的发展。
      澳六宝典成立以来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研究院——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十多年来开展资源环境科学研究、咨询、技术开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与服务。作为公司的“智囊团”,研究院是如何实施科技创新来为公司业务服务?产学研用相结合推动科技在市场转化方面有哪些经验?“管理层”和“科研层”之间的裂缝如何弥补?就此话题,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文明大数据分会及《宇图》杂志编辑部在公司成立二十周年之际采访了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锐教授,他不仅拥有几十年科研经验,也是资源环境管理领域的专家,在信息化技术领域也深耕多年。
澳六宝典

以下是对话访谈摘编:

《宇图》:您加入中科宇图十多年一直担任研究院院长,研究院近些年有哪些发展,比如在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和产品研发等方面。

刘院长:今年是中科宇图成立二十周年,从过去二十年来看,中科宇图在同类行业中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到今年也是成立十一年的时间,研究院对公司的发展战略、人才培养、产品研发,更重要的是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方面,走出一条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路子。

研究院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把中科院空天院、地理所、北京师范大学及其他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为公司产品、项目做了很多工作。在国家纵向科研课题方面,我们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和生态环境部等的 “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等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北京市等多项重大重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为公司在产品研发、项目实施方面奠定了良好的科学基础。

现在,研究院从过去只做纵向项目,到进行产品研发,把过去积累来的一些科研项目成果逐渐转化为市场需要产品,在大气、水环境、生态环境方面提供核心技术支撑。我们最近成立了智能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中心兼顾科研项目实施、产品技术研发。比如智能研究中心,研发的大气污染防治智能调控平台、碳中和管理大数据平台将为中科宇图环保业务提供新一代智能化环保技术。

《宇图》:研究院可以说是公司智囊团,对技术创新有引领带动作用,中科宇图研究院是如何实施科技创新来为公司项目服务的?

刘院长:就全球而言,很多大企业都有自己的研究院和实验室,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为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支持。在美国和日本,很多科研型研究院都放到了企业。在中国,我们有中国科学院,但中科院大部分是做基础和应用研究。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研究院正在蓬勃发展,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就是在此背景下,依托与中科院、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大专院校的合作关系,由中科宇图公司成立的。重点为公司提供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做了很多项目开发和产品研发,为公司产业群提供技术支持、成果转化。目前研究院人员并不是很多,但先后承担了国家和地区一个多亿的科研项目。

研究院成立了战略发展与科学技术委员会,有担任研究院名誉院长的环境监测领域专家魏复盛院士,遥感领域专家童庆禧院士,生态环保领域专家刘文清院士等,还有其他几位院士对研究院的工作出谋划策。公司获批的博士后工作站,并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水环境领域专家杨志峰院士作指导。研究院目前除了自身的研究人员之外,还有我们的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这些都称之为公司“智囊”,为公司提供重要的战略建议和产品发展方向。

《宇图》:中科宇图一直提倡营销、研发一体化,您是如何看的,会对公司业务发展带来什么效能?

刘院长:在我看来,科研人员的成果必须与市场相结合,才能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但是,之前我从大学和科研单位进入公司企业,总感觉到科研成果到市场产品中间还有一个很大的“距离”。

科研成果要变成市场需要的产品,中间缺乏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科研成果的转化平台。中科宇图研究院与中科院的研究所不太一样,他们大部分是国家支持进行基础研究,而我们的研究院明确的目标就是为中科宇图发展提供市场技术支持与产品转化。

我从这个角度提出了产学研用,营销、研发一体化,就是让技术商业化,让营销技术化,让我们技术人员要懂得市场,同时要让我们的营销人员、商务人员要懂得技术。这样的话,才能让技术产品发挥最大的效能。研究院先走一步,同时也是带动公司来推动营销研发一体化,让我们的科研成果发挥最大的效能。

《宇图》:中科宇图利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在推动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方面有哪些经验,在人才培养上有什么特色?

刘院长:近年来,我国产学研用结合取得较大进展,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产学研用结合还面临着各方动力和能力难以对接、长效机制缺乏、人员交流障碍等问题。

在研究院成立十几年的发展中,我们在产学研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的研究院是比较开放性的,公司里很多商务负责人、销售人员,海归、国内研究生都经过研究院培训。研究院的技术人员也有机会到其他部门做商务工作,他们自身在营销、研发方面都得到了提高,把商务和技术结合起来,这就是产学研用的结合。

研究院建立了一个比较广泛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平台。我们和中科院空天院、地理所、安光所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科学院、地理遥感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研究院几十个成员的科研力量结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可以大大推动了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

《宇图》:从研究院角度谈一谈,下一个二十年,中科宇图未来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方面将会有怎样的发展?

刘院长:应该说中科宇图过去的二十年是很成功的,我们从几十个人发展到今天的600多人的规模,每年产值有几个亿,大大推动了我国地理信息、遥感技术在生态环保以及金融、公安、能源等行业的应用,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下一个二十年是我们新征程的开始,建成百年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对于未来的发展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我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第一,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们要不断学习新技术,紧跟发展步伐,将自然资源科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推动未来资源环境的科学化和智能化管理,在这方面,研究院将发挥更加重要作用。比如,我们现在将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与GIS、遥感技术相结合,未来我们将应用这些新技术促进碳中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智能化管理,为国家各个行业和部门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当然,从新技术来说,目前出现的元宇宙技术,被视为是下一代互联网生态的潜在模式,是数字化技术更深一步的发展。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中,数字技术与虚拟现实世界的结合变得更加深入,5G等新一代互联网通讯技术和运算技术的显著进步正催生出新的数字生态和数字应用。元宇宙即可能成为承载新生态和应用的平台。这将会对我们整个的信息化技术发生革命性改变,中科宇图要紧跟这个形势去研究去了解新技术的发展。

第二,我们要更加重视产品研发与市场的融合,在新技术引领下,研究院将利用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以及相关科研平台,和我们的一些科研合作伙伴来推动产品创新及与市场的结合,将产学研用更好地结合起来。

第三,我们要加强公司管理体制的改革,优化中科宇图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素质,推动研发与市场相结合,努力提高公司产品利润。

《宇图》:“黄河一号”环境资源小卫星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件大事,研究院将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促成该项目的落地实施?

刘院长:“黄河一号”卫星我们计划了很长时间。几年前为了加速公司的发展,我就提出了公司发射卫星的设想,从去年开始公司条件逐渐成熟,确定以研究院为主要部门负责卫星技术设计和未来实施。

研究院在设计“黄河一号”卫星方面,走访了很多相关的科研单位、航空航天企业,组织了多次“黄河一号”卫星的论证研讨会,邀请了众多相关专家作指导,对于当前商业卫星发展前景以及趋势作了详细的研究,为商业卫星的技术、商业风险,作了很好的研究规划。研究院智能技术研究部门以及我本人对“黄河一号”卫星的设计做了许多指导和设计工作,与相关的平台研发和载荷研发部门,多次进行沟通,修改商业计划和技术指标。

研究院在未来“黄河一号”卫星发射后,将引领卫星数据的下载分析处理和行业应用。只有到了应用阶段,“黄河一号”卫星才能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现在已经提出很多卫星遥感应用方案和场景,包括在生态环保领域及其他领域里的应用。

总的来说,我们从今年开始,已经和相关部门进行平台、载荷研发相关协议签署的准备工作。协议签署后,我们的“黄河一号”01星有可能在一年内升空。我相信,随着我们“黄河一号”卫星星座计划的落实,将会为中科宇图和国内外市场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源,同时对多场景的遥感智能化应用发挥重要作用。

《宇图》:公司成立二十周年,请谈谈这么多年的工作感想和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祝福。

刘院长:我大学毕业后,在农业部规划设计院从事生态环境和土地规划领域的研究工作,经自己努力考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自然资源管理硕士,又攻读了地理信息科学博士。后在美国政府部门、大学、国际组织及相关部门履职,十几年时间在资源环境管理以及信息化技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经李小文院士推荐,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邀请我回国担任了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的教授。在近8年的任教和科研经历中我发现,产学研用相结合是很重要。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所以在很多科研领域取得成功,就在于他们不是仅仅在大学里做科研,他们很注重把大学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实际。所以在这方面,我也想尝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之路,后经李小文院士推荐我进入了中科宇图。

在担任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和公司副总裁的十多年间,我在其中有很深刻的感受。作为一个科研人员进入到企业,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途,如果科研成果不走向企业和社会,那我们把成果写在文章里、关在实验室,它是不会变成社会效益的,只有通过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将高校创造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才能推动市场经济的增长,产学研用相结合是我在中科宇图工作成功的一个重要体会。

作为科研人员进入到企业要适应企业工作管理模式。在科研单位带研究生是一种比较开放性的管理,但是走进企业是体制管理,科研人员在企业工作要能够适合企业的工作氛围,承担科研任务的同时还要适应商业化,两个要相辅相成。要利用科研素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从我个人来看,把企业商业气氛和科研气氛相融合,让员工像学生一样在企业研究院工作,创造一种轻松的研究氛围,可以提高大家工作效率,大大推动企业的创新文化建设。

我很大部分时间不只是和企业打交道还保持了和院士、专家和研究生的合作关系,把商业和学术的这堵墙打开,让他们能够轻松走进企业,将产学研用相结合推向社会,从学校到企业、从企业到学校应该是开放性的,这也是我一直在推动的。

今年是中科宇图成立二十周年,我们认为我们仍然是一个年轻、朝气蓬勃的公司。我衷心祝愿中科宇图事业越来越好,能够实现我们的伟大理想,希望全体宇图同仁朝着我们共同的目标,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谢谢大家!